五強化五提升,沖刺5萬億!“新年第一會”蘇州立下新目標
用制造制勝未來,用創新創造未來。昨天(1月3日),蘇州召開全市推進新型工業化工作會議。
“新年第一會”上這些高能看點不容錯過。
蘇州定下了怎樣的目標?
會上提出了總體目標,用3年左右時間力爭形成電子信息、高端裝備、先進材料、新能源4個萬億級主導產業,規上工業總產值達5萬億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,推動GDP邁上3萬億臺階。到2035年,基本形成具有世界一流競爭力的現代工業體系,奮力打造全球具有領先地位的“智造之城”。
攝影:丁嘉一
圍繞這個目標,要努力實現 “五個提升”, 產業質量效益 提升、 企業發展能級 提升、 科技創新能力 提升、 數實融合水平 提升、 綠色發展成效 提升,具體來看。
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穩定在40%以上,用3年左右的時間,戰略性新興產業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分別達47%、55%,規上工業畝均稅收提升到35萬元/畝。
累計培育年營收千億以上企業10家、500億以上企業20家,上市企業、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分別達300家和2.2萬家。
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提升到4.35%以上,三年累計實施500項產業重大技術攻關項目,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42件。
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到19%以上,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超3000億元。
建設100家左右“近零碳”工廠、零碳工廠。
蘇州未來的產業鏈體系如何?
全面實施“蘇州智造”強基提質行動,具體提出“五個強化”,強化產業體系打造、強化企業梯度培育、強化產業創新引領、強化數字技術賦能、強化綠色低碳發展。
其中,蘇州將強化產業體系打造,堅持抓主流、抓確定性,緊密結合蘇州實際,以創新、智能、綠色、安全為方向,加快構建由10個重點產業集群和30條重點產業鏈組成的“1030”產業體系。
0 1、 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。
鋼鐵產業要向特鋼、合金方向聚焦,加快實現關鍵領域國產替代;
化工產業要走精細化工之路,加大定制化、功能化、專用化等高附加值產品開發力度;
紡織產業要鞏固化纖領域國內領先地位,推動紡織服裝向高端化、品牌化發展;
輕工業要加快培育綠色家電、功能性食品等新增長點,讓傳統產業“老樹發新芽”。
02、 要推動優勢產業做大做強。
支持高端裝備在 機器人、工業母機及集成化裝備、智能建造等方面加快突破;
電子信息要做強集成電路、新型顯示等核心產業,積極向第三代半導體、智能家居、可穿戴設備等領域拓展;
先進材料圍繞光刻膠、功能性膜材料、氟硅化工等細分高端領域持續深耕;
生物醫藥加快做大產業規模,依托創新藥、高端醫療器械優勢,向大健康領域延伸。
03、 要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壯大。
數字經濟方面,要大力推動 工業軟件、算力、信創等發展,培育發展 直播經濟、跨境電商、平臺經濟。
新能源方面,要重點布局新型儲能、新型光伏等,圍繞新能源汽車帶動全市汽車產業提檔升級,加快發展整車、汽車電子及零部件等重點領域。
同時,精準布局新賽道,在光子、人形機器人、低空經濟、商業航天、元宇宙等領域搶占先機。
04、 要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。
大力發展 研發設計、認證認可、檢驗檢測、知識產權、法律服務、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。
加快推進制造業服務化,培育一批服務型制造龍頭企業、示范企業。
要加強質量強市建設,每年牽頭或參與起草國際、國家、行業標準不少于500項,推動形成一批國內知名、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力的“蘇州制造”高端品牌。
同時,蘇州還將強化企業梯度培育、產業創新引領、數字技術賦能、綠色低碳發展。
促進內外資、大中小各類企業優勢互補、競相發展,形成鏈主“頭雁領飛”、專精特新“強雁高飛”、中小微“群雁齊飛”的雁陣效應。到2027年,累計培育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60個、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800家。累計推動6000家企業“小升規”,滾動培育“獨角獸”“瞪羚企業”分別達200家、800家。
加快推進科技創新“八大工程”,持續深化產學研合作,促進全要素協同創新。到2027年,力爭創建全國重點實驗室8家。推動蘇州大學、南大蘇州校區等在蘇高校圍繞產業需求布局學科發展。到2027年建設各類市級以上創新聯合體超300家。
扎實開展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,加快推進智改數轉網聯,打造國內領先的產業數字化發展高地。到2027年,創建燈塔工廠不少于10家、智能制造工廠不少于300家;培育2家本土國家級雙跨平臺,創建2-3個國家級示范“工業互聯網平臺+園區”;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不少于15個,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示范項目不少于100個。
要持續推動產業綠色低碳化和綠色低碳產業化,努力探索產業發展和降碳減污雙贏的新路徑。到2027年,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100家、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30家。
保證產業供地,蘇州提出哪些創新做法?
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、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,加快實施“工業上樓”,全面推行“數據得地”,蘇州提出未來3年每年新增產業供地穩定在2萬畝左右。
攝影:維生素
其中, “數據得地”將圍繞 企業成長、經濟效益、 技術創新、質量建設、轉型升級等內容,對有供地需求的企業進行量化評估,根據綜合賦分排名,確保有限土地資源優先向 “發展前景好、產值增長快、畝均效益高”項目集聚,著力解決存量先進制造業,優質企業用地難問題。
城市與企業從來都是命運共同體,蘇州發展的過去、現在、未來都離不開企業鼎力支持,會上,市委書記劉小濤深情表白廣大企業。
廣大長于蘇州、生根蘇州的企業,你們在這里破土發芽,與我們相伴成長。蘇州始終是大家最堅強的后盾,希望你們大膽創新、勇往直前,不斷做大做強,為蘇州制造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和動力。
廣大選擇蘇州、扎根蘇州的企業,你們到蘇州投資興業,是對我們最大的信任和認可。蘇州將一如既往提供最優質服務,希望你們繼續擴大布局、加碼蘇州,與我們攜手用制造制勝未來,用創新創造未來。
廣大走出蘇州、留根蘇州的企業,你們在全球產業合作中的精彩展現,是我們的驕傲和自豪。蘇州永遠是你們的家,希望你們心系蘇州,在更大的舞臺拿出更出色的表現,讓更多海內外投資者認識蘇州、了解蘇州、走進蘇州、投資蘇州。
制造蘇州, 歡迎與我們一路前行, 蘇州智造, 期待與大家再創輝煌!